致力于建设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会
 
     
     
    商会动态
     
    会员动态
     
    如东风情
     
    企业风采
     
    政策快递
     
    招商推荐
     
     
     
     
    查看详细
    您现在的位置:如东商会 > 查看详细
     
    如东文蛤天下第一鲜
    发布作者: 如东商会  发布日期:2014-4-8   阅读次数:1573211次
     
    如东百里海疆,万顷滩涂,蕴藏着无数让人“吃在如东”乐不思蜀的海鲜珍品。而其中最奇、最鲜、最多的则是古来作为贡品的如东文蛤,其肉质肥厚,多津多汁,味鲜不腻,那绝对是百吃不厌的绝顶海鲜。相传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扬州时,扬州知府派专人采购文蛤,供乾隆品尝。吃尽人间美味的乾隆从未品尝到如此鲜美的佳肴,连连称赞“美哉美哉”。一时高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鲜”几个大字。从此,如东文蛤便戴上了“天下第一鲜”之桂冠。
    其实,人们对文蛤早已发现与认识,最早记载也许是《周礼》与《国语》。《国语·晋九》认为“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注云: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周礼·地官·掌蜃》有“共白盛之蜃”句。《辞海》对“文蛤”的注释为:蛤蜊(Mactra)也称“马珂”。双壳纲,蛤蜊科。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壳顶稍向前方凸出。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环纹,有壳皮。左壳铰合部有“人”字形的主齿,右壳主齿多呈“八”字形。前后闭壳肌痕同大。斧足发达,无足丝。生活于浅海泥沙中。
    考古人员曾在古汉墓中发现文蛤之壳。可见文蛤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作为美味佳肴大啖之,似乎以北宋为盛。其时,不只是皇帝独擅其美,连王公贵族也能呼朋引类共品其鲜。
    宋朝名宰相王安石吃过进贡的文蛤(俗称“车螯”)曾写下赞咏诗: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
    壳以无味弃,弃之久能存。
    予常怜其肉,柔弱等嘴吞。
    又常怜其壳,有功不见论。
    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
    宁能为收拾,待用讯医门。
    欧阳修的《初食车螯》则描述了王公贵族品尝“来自海之涯”的“累累盘中蛤”的生动情景。为什么“坐客初未识,食之先叹嗟”,只因“此蛤今始至,其来何晚邪?”欧阳修最后写道:
    璀璨壳如玉,斑斓点生花。
    含浆不肯吐,得火遽已呀。
    共食惟恐后,争先屡成哗。
    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
    梅尧臣的《永叔请赋车螯》也描摹了文蛤“素蜃紫锦背,浆味压蚶菜”的美妙。但最为奇妙的莫过于沈括记载的一则趣闻:
    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庆历中,群学士会于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篑,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讶之,使人检视,则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烂。”坐客莫不大笑。(《梦溪笔谈》卷二十四)
    可见文蛤在宋代为人们的认识与利用在不断进步之中。累积既丰,才有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更多认识。他在称誉文蛤美味的同时指出,文蛤其味咸、性冷、无毒,可滋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治寒热引起的结胀、妇女瘀血,宜煮食;又能醒酒。其肉主解酒毒、消渴及痈肿,但不可多食。其壳主治疮痛肿毒,烧赤后,用醋浸两次为末,同甘草各等分,用酒送服,并用醋调匀敷用。还可消积块,解酒毒。
    从啖其美味到用其药效,但探其流,溯其源,肉味鲜美是人们钟爱文蛤的最重要的原因。文蛤含蛋白质10.2%,脂肪1.6%,碳水化合物2.5%。每百克蛤肉含钙62毫克、磷228毫克、钾215毫克、镁45毫克、硒33.72微克、锌2.38微克。另外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泛酸、烟酸等。从城镇集市到村头摊点,还有游乡贩鲜的货担上,你都能看见文蛤的身影;从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到酒楼饭店大宴宾客的盛馔,你都能尝到文蛤的美味。旧时,如东城乡居民还有“没有文蛤不吃蔬菜”的习惯。由于其富含氨基酸,文火煨汤,鲜美可口;急火爆炒,肉嫩汁鲜;就是其汁也是高级调味品,日常烧菜,只放少许便鲜香四溢。《中华名特风味小吃》所收录的“车螯烧卖”以鲜车螯(即文蛤)为主料,佐以萝卜、鲜猪瘦肉等,吃起来皮筋滑爽,清香味美;而以净文蛤肉制作的“文蛤饼”,金黄色泽,软嫩清香,味鲜异常。该书特别指出,“吃了文蛤饼,百味都失灵”。
    世界上,可食用的蛤类不少,圆蛤、女神蛤和海螂等许多种类可供食用。大小也相去甚远,小的如骨节心蛤仅0.1毫米,大的,如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砗磲宽1.2米。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东所产文蛤最大者,当推东凌渔民所采捕重达2.5斤的文蛤。如东文蛤生活在藻类丰富的潮间带,取之如跳迪斯科,食之引得“佛跳墙”,不仅其肉可大快朵颐供人品尝,而且其壳璀灿如玉,也可供人把玩。这就难怪当年王安石既爱吃文蛤肉,又爱惜文蛤壳。
    文蛤壳,如东人一般不称文蛤壳,而叫蛼螯壳儿,还有个最普遍的俗名,叫wai儿。 ,读作wai。这个“wai”字,也不知何人何时所造,各种字典皆查找不到。但如东人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掘港就有“wai儿场”、“ wai儿场巷”等地名,并被国家正式出版的地名录所收录。
    如东蛼螯多,壳子也就多。旧时街旁、河边儿堆积如山。掘港古名“蠙山”,亦即 儿堆成的山。苴镇王家潭、掘港黄家墩儿以及双甸、马塘、丰利、长沙等地在基建时都在地下挖出过“儿龙”(学名“贝壳堤”)。贝壳为其鳞甲,曲折宛如游龙,有一人多高,几米宽,绵延数里,蔚为大观。《周易》卜辞中有载“潜龙在田”者,有人诠释为地下wai儿龙。
    如东人对蛼螯情有独钟,而且爱屋及乌,对儿也十分喜爱。人们首先是将它作为饰品或用其制成工艺品。 儿上的图案,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妙趣天成。有状如山光水色的,也有形似花鸟鱼虫的,还有酷似才子佳人的,“璀璨壳如玉,斑斓点生花”,人称“南黄海雨花石”。若置诸案头,或摩挲把玩,都别有一番情趣。儿内面洁白如玉,常有人在其上题诗作画,罩以清漆,光灿照人。再用红木作底座,丝绒衬其间,俨然一幅艺术珍品。儿作画自古有之。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述:“秋冬间拾车螯甲,画戏文于甲里,每一甲一钱”。可见古人就已在文蛤壳内画画卖钱了。北京故宫保和殿里至今还保存着一枚商朝时期的彩绘文蛤壳,亦见其历史的久远。
    wai儿还可作日常用品。旧时渔民和农家常用大wai儿做灯盏,在其中加上豆油、灯草即成。豆油自产自用,wai儿热传导率低,油不易挥发,较之其它灯具省油。当地民俗,人死停柩时,脚跟处必点wai儿灯,意为后路光明。另外,每年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生日,入夜时分,临河人家放“荷灯”,而临街人家则点wai儿灯,据说是纪念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五里长街,wai儿灯如串串明珠连成一线,灯光摇曳,古风盎然,为他邑所无。
    作为生产原料,wai儿也是大有作为的。因为其内面为天然珍珠质层,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物品有保护作用,故常用来贮存首饰,或作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包装物。当地主要用来包装蛤蜊油,其油润肤防皴,其壳又可把玩,因而畅销许多国家。除此以外,大量不合规格的wai儿,则被粉碎后用于拌和鸡饲料或铺路。如东过去的晴雨公路一般不用黄砂石子,而用碎wai儿铺就,也可算是外地皆无的天然景观。经过煅烧后的wai儿灰,可以用来代替陶土烧碗,或代替石灰粉墙,亦可调和油漆,如东过去有专门厂家生产。为使蛼螯壳物尽其用,全县各地曾开设有专事收购的wai儿行,掘港镇就有过3家。
             小孩子喜欢wai儿,还因其可作多种玩具。小巧点的wai儿可用作下“五马棋”,大一点的可用线牵引作“转碟”玩,可磨出小洞吹口哨,还可用来“打水漂”,放在鞋下当“溜冰鞋”等等。市面上还有用各色wai儿粘合成的工艺品和玩具出售。
     
    下一篇: 如东中国长寿之乡              上一篇: 如东《十二月鱼儿鲜》 
     
     
     
    Copyright(C) 苏州市如东商会  版权所有
    电话:0512-85187908/8016   E-Mail:yq7832@sina.com   网址:http://www.szrdsh.com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嘉元路38号泰峰大厦12楼1205~1208室
    备案:苏ICP备14023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