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OK,“天下第一鲜” |
发布作者: 如东商会 发布日期:2014-7-3 阅读次数:1576703次 |
|
|
到过江苏省如东栟茶的人们,常常陶醉于春眺日、秋观潮的赏心悦目,古刹禅院的幽远静谧,常常震慑于东方深水大港的壮观、滨海风电场的气魄,常常沉思于古镇风情的源远流长、教育之乡的人文荟萃……当然,他们也决不会忘记发自内心地赞叹“吃在如东,食在栟茶”,赞叹“海八鲜”大快朵颐,赞叹本港文蛤美味难忘。
文蛤,一名蛼螯,俗称蛼蛤,是“中国海鲜之乡”如东海边的重要特产之一。它是一种贝类软体动物,由两片略呈三角形的外壳合成一个卵圆形的外体。壳的外面是一圈圈黄白相间的波状花纹,色泽雅、隽、美,犹如树木的年轮,记录着与风浪搏斗的生命历程,壳的里面则洁白无瑕,可谓“天然去雕琢”,“无意巧玲珑”。贝壳中间是它的肉体,靠近壳口的部分形似弧形的刀口,里面是隆起的“肚子”,最里面是黑褐色的“内脏”。凭借肉体的蠕动,文蛤能自如地张合外壳,把“斧足”伸出壳外,在沙滩上移动迁徙。文蛤大的宽径可达四寸,半斤重的一只,小的刚刚孵化出来的只有菜籽大。不过,人们通常捕挖的大都是铜钱大小。
文蛤肉质极其细嫩鲜美,唐代即为宫廷海珍贡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地方官以文蛤做菜招待,乾隆食后胃口大开,赞不绝口,遂赐名“天下第一鲜”。从此,文蛤便驰名中外,吸引了无数美食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有的游客甚至驱车数百里造访栟茶,专以一品文蛤美味为快。欧阳修、王安石、陈毅、陶勇等名人大家也对文蛤情有独钟,曾赞誉有加,文人墨客们还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文蛤肉可以生呛,可以爆炒,可以煨汤,可以剁碎做成铜钱大小,一口一只的文蛤饼,也可以与其他荤素食材搭配做成诸多美不胜收的佳肴,还可以深加工成文蛤干、文蛤酱、文蛤粉……栟茶绵延千年的海鲜文化孕育了许多餐饮名菜、名厨和名店。栟茶一带的城乡家庭主妇,就连烧个极普通的青菜汤,也要加入文蛤“压味”,那烧出的菜汤,就像奶一样醇厚。用文蛤烹饪出来的菜肴,鲜味浓郁、爽口、悠远、绵长,鲜而不腻,雅而不俗,入口后直往人心里透,使人觉得生活就像文蛤一样鲜美。
文蛤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蛋白质、氦茎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翻开中国药典,蛤肉、蛤壳均可入药,润五脏、止消渴,实坚化结,清热化痰,对癌肿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缺少乳汁的哺乳期妇女,多喝点用文蛤煨成的汤,就可以增加奶水的分泌。据研究,如东现已能跻身全国长寿之乡之列,与如东人喜食海鲜、善食文蛤也不无关系。
文蛤一身是宝,不但肉可吃,外壳也有用。冬天,人们用来抵御风寒、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蛤蜊油,就是因为用文蛤壳作为外包装而得名。文蛤壳还是精致美丽、巧夺天工的贝雕画的粘贴材料。文蛤壳饱含石灰质,早些年,曾用来锻炼成灰,代替石灰用于建筑,或者粉粹后代替黄砂铺路……文蛤对人类的贡献,确实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文蛤生活在近海地势平坦、水流和缓、温暖向阳、盐度较低的沙滩中。如东海岸线东西绵延几百公里,临近长江入海口,滩涂辽阔,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水质肥美,浮游生物聚集,饵料丰富,是文蛤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而栟北沿海则是如东文蛤的三大集中产地之一。文蛤雌雄异体,卵子受精在海水中孵化,从幼蛤长成采捕约需二至三年。文蛤以硅藻等浮游生物为食。它平时栖身于离海水不远的松软的泥沙中,离滩面一到四寸深。每逢涨潮,那汹涌澎湃的海水淹没了一望无际的沙滩,文蛤就从泥沙中钻出来,张开两壳,凭借海潮的力量,贴着沙滩表面,从一处飘行到另一处,转换生活环境,寻觅食物。有时候,在浊浪排空的巨澜声中,几十个、成百个乃至上千个文蛤凭借粘稠的蛤汁,相互间把伸出壳外的“斧足”粘得紧紧的,排列在一起,齐心协力,时而跃过浪峰,时而穿越波谷,顶风破浪,集体迁徙。这种跟大自然斗争的奇观,沿海居民称之为“文蛤翘排”。不过,现在已很难见到这种景象了。一俟浪息潮退,海滩茫茫,它们又神奇地潜入泥沙,不见踪影。
文蛤的集中栖息地叫做垳。春末夏初,清明前后,风和日暖,是文蛤长得最壮的时期,也是文蛤繁殖的季节。文蛤的卵很小,埋藏在泥沙中,肉眼很难看清,卵孵化成小文蛤,通常也看不到。但是,当你从垳上走过,由于体重的挤压,在你身后的脚洼塘里会出现许多洁白如米粒如珍珠的东西,那就是卵孵化不久的小文蛤。秋末冬初,天气渐凉,文蛤逐渐迁移到港汊交汇,转弯处向阳的沙滩中,钻到五六寸深的泥沙中,开始冬眠,直到来年春暖再逐渐散到整个沙滩,繁殖生长。
文蛤一年四季都可捕挖,春季是捕挖的最佳时机。这时的文蛤离沙滩表面只有一寸左右深,在它正上方的沙面上,往往有一对米粒大的小孔,沿海群众把它叫做文蛤的“气眼”,把这种现象称作文蛤“开气”。文蛤“开气”是垳的特殊标志,有经验的渔民凭借这一点,能迅速找到垳的所在。
捕挖文蛤的工具主要是钻叉和絯子。钻叉形如尖齿小钉耙,装在三四尺长的竹柄上,齿长三寸左右。钻叉有二齿、三齿和五齿之分。二齿齿距大些,用于捕挖较大的文蛤;三齿齿距小些,用于捕挖中等大小的文蛤;五齿齿距更小,是捕挖较小的文蛤用的。絯子是用草绳、麻绳或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袋,网口用竹片做成圆环,一般能装十多斤捕挖到的文蛤。
捕挖文蛤时双足在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泥沙上踹踏,把文蛤从泥沙中挤压出来,再用钻叉扒进絯子。此外,还有用拍板、拍扒、拉扒、倒叉等工具捕挖文蛤的,方法书上所说的大同小异,但功效要高些。如东滨海风情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实际就是踹踏沙滩捕挖文蛤的过程:蓝天白云之下,海风习习,海浪轻吻银褐色的沙滩,欢声笑语飞扬,人们收获捕挖文蛤的乐趣,那时何等富有诗情画意,因而该项目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由于捕挖方便,只要识潮性,不但男劳力,妇女、儿童、老人也能搞。二三十年前,人们经常利用闲暇,“下小海”“小船”。落潮时下海,涨潮时上岸,带上一点干粮、饮水,一次可以干上八九个小时(涨潮每十二小时一个周期)。一般地说,一个技术熟练的男劳力,下一次小海能捕挖一二百斤文蛤,妇女、儿童、老人也能弄上几十斤。男女老少分散在广阔无垠的海滩捕挖文蛤,蔚为大观。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国际市场的日益扩展,文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度时期沿海出现了乱捕乱挖的现象。为保护文蛤资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起,如东颁发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切实加强管理;建立了海深养殖场,实施封滩养殖、围滩牧养、虾贝混养等新技术举措,捕大留小,边捕边养,捕养结合;以后又设立伏季休渔期,以利海洋渔业资源休养生息。目前,全县盛产文蛤的滩涂有三十四万亩,占全县潮间带滩涂总面积三分之一左右,年产成品文蛤三万吨(最高年产曾达六万吨)。随着地方政府各项措施的不断深化落实和人民群众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可以相信,文蛤这一珍贵的海产资源,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天下第一鲜”一定会鲜味永恒,更好地造福人类。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没有来过如东栟茶,那么,听了上面的介绍,您对文蛤产生了兴趣否?欢迎您来栟茶作客!我们敢保证,您在品尝了文蛤的美味,跳过“海上迪斯科”以后,一定会由衷地道一声“果然名不虚传。Ok,‘天下第一鲜’!”
|
|
下一篇: 卢扣包儿
上一篇: 宜居宜旅 相得益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