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东中国长寿之乡 |
发布作者: 如东商会 发布日期:2014-3-13 阅读次数:1577292次 |
|
|
如东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面向南黄海,滨江临海,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的最前沿。如东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社会和谐安定有序,水源丰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2011年位居第55位),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2011年10月10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如东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如东也因此成为长寿大家庭中的第21名成员。如东的长寿现象、长寿文化一直倍受各界关注。喜获长寿之乡殊荣,是如东经济社会中的一件喜事和盛事,对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止2012年底,如东户籍人口1045987人,60岁以上人口288400人,占27.57%;65岁以上人口205017人,占19.6%;80岁以上人口45663人,占4.4%;百岁以上老人120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如东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7岁。高龄老人呈现出基数大,蓄势足的特点。据省老龄委发布的《江苏省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镇江市8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8.06万人、宿迁市为10.52万人,而如东一个县的高龄人口数占一个地级市高龄人口的一半左右。如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份。
长寿,内涵了经济社会、人文历史以及自然生态等丰富因素,离不开遗传基因、生活习性、文化教育、地理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条件制约。
      
移民和垦荒,赋予了如东先民强健的体魄,造就了如东人包容开放的品质。如东,早在两千多年前,还是江口海中的一叶沙洲,史称“扶海洲”。历史上,从春秋吴越争霸时大批百姓逃避战火的第一次移民到建国后的三峡移民,如东一直吸收借鉴着外来科技文化知识。“如东人烟之初,即为渔盐之始”,最早来到扶海洲的人群是烧盐人。开垦荒地、煮海为盐、不畏艰险、开拓奋进,造就了如东人粗犷豪迈的强健体魄和善于兼收并蓄、包容会通、热情好客的内在气质。  
海风和海鲜,大自然赠予的宝贵财富。如东襟江临海,天高地阔,海风特别清新,海浪拍打产生的负离子,能促进人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东是“中国海鲜之乡”,盛产文蛤、对虾、黄鱼、鲳鱼、梭子蟹、泥螺、竹蛏、紫菜等各种海产品。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品尝到南黄海的文蛤,啧啧称奇,誉为“天下第一鲜”。普通百姓也喜食海鲜,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如东人年食用海产品数量远远超过内地居民,各式各样的海鲜做法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人。
环境和生态,保持和谐发展的不竭源泉。如东坚持“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幸福”这一标准不动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城市规划建设、节能减耗、植树绿化上加大投入,在承接苏南等地产业转移中进行招商选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如东也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生态建设持之以恒,森林覆盖率达22.26%,范公堤沿线成为天然“绿色氧吧长廊”,多年来县内大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二级以上。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轨道。洋口港港口开发、风力能源、LNG项目、海洋铁路已成为如东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
         
平安和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如东一直民风纯朴,社会风气良好,近年来,如东万人发案率全省最低。如东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的主题和社会管理创新这条主线,不断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基本建立起与“建设新如东”相适应的社会管理长效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如东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如东公众安全感达99.67%,位居南通市第一位。
医疗和社保,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坚固屏障。如东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将养老、医疗置于优先保障的地位,初步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所有老年人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到2012年底,城乡居民生活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达28.51万人,参保率达99.9%,领取城乡居民生活养老保险人数达25.17万人,发放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99.8%,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老年人。
|
|
下一篇: 如东黄海旅游胜地
上一篇: 如东文蛤天下第一鲜 |
|
|
|
|
|
|
|